06.24 / 2024
72
“保护文物不一定在故宫”
“文物无声,漱尽芳华”
“小小地参与成就大大的自我”
——益论沙龙第二十三期
中国有多少文物?
作为享誉世界的文明古国,中国拥有57项世界遗产、76.7万处不可移动文物、1.08亿件(套)国有可移动文物,全国备案博物馆达到6833家……
数量巨大意味着保护难度大、有效利用挑战大、资金缺口大,在保护修缮、展示陈列、活化利用、数字采集、交流互鉴、促进回流、拓展公众服务渠道等方面,单靠一方力量,已无法承载起对千年文明保护的需求。
近期,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国发〔2023〕18号),各地纷纷展开行动。16877太阳集团安全入口组织第23期益论沙龙,山西省古建筑与彩塑壁画保护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路易;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乡村发展项目部部长李靖龙;抖音集团志愿者协会负责人裴彦钦;神玉文化集团品牌总监、神玉艺术馆品牌传播主任钟声悦等共同探究社会力量在文物保护特别是低级别文物保护中的发展路径。
低级别文物的苦恼
文物保护在公众的视野中多集中在长城、兵马俑……这些国宝级文物,修文物也是专业文博工作者在故宫等博物院中为一件件精品恢复历史的光芒。
然而“除了国保省保以外的市保县保文物多散落在农村地区,守护人大多是当地村民,年龄基本在60岁以上,他们没有工资,每个人至少要巡护两到三个文物点,每个点距离都很远,巡护时间也并不确定。”2021年10月,山西水灾中,超过1700多处古建筑出现不同程度的险情,一群默默无闻的文物守护人出现在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的视野中,“山西大雨催生了‘文物撑伞人计划’” ,作为项目发起方,李靖龙不无担忧地说,“再过20年这些守护人已80多的高龄,年轻人又不愿意继续守护,这些地方的低级别文物谁来守?”
“高级别文物和低级别文物的保存状况和管理情况的确实差异非常大的。”路易称,高级别文物在金字塔的顶部,他们得到了非常好的保护关注,但大量的低级别文物受到各级财政的影响保护状况比较堪忧。
山西省古建筑与彩塑壁画保护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路易
“在地方上,专业的研究人员以及专业保护的技术人员也非常短缺,尤其是古建筑的修复工匠,老龄化非常的严重,与之相比,可移动文物的修复师是非常年轻化、高知识化的。”身处地方文保一线的路易说,每当在修复文物的工地上看到一个年轻的匠人都会非常的兴奋。
总的来说,目前中国各基层文物保护机构普遍面临着“三缺”状态,即经费短缺;文保人员工作能力参差不齐;民众缺乏基本的文物保护意识和文物价值意识,无法深入了解基层文物保护工作对于历史传承的重要性。
保护文物需要捐多少钱
低级别文物、未定级文物涉及的保护量大、面广、种类繁多,单一依靠政府力量,显得力不从心。
1984年7月5日和6日,《北京晚报》和《北京日报》分别在1版刊登了一则消息——为了保护历史文物,加速修复长城重点地段,举办“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社会赞助活动,开启了社会募资修复国家重点文物的先例。
1984年7月6日,《北京晚报》1版
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文物的作用和其本身所产生的影响力与日俱增,逐渐成为近些年公益领域的重要亮点。为更好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1990年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成立,这是由国家文物局发起成立并主管的全国文物系统唯一的公募基金会,担负起文物保护的重要社会责任,是文物保护队伍中一支不可缺少的力量。
自2016年起,在国家文物局指导下,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与腾讯基金会合作设立长城保护公益专项基金,发起“保护长城,加我一个”公益项目;又与字节跳动联合设立“字节跳动古籍保护专项基金”,与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合作,首批资金1000万元定向用于三方合作开展的古籍修复、人才培养、古籍活化与数字化等公益项目。
为支持博物馆,多地明确社会力量参与博物馆设立和发展可享受税收、财政资金、专业指导等方面的支持政策。为针对低级别文物建筑保护利用,山西、福建、安徽等地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建筑认领认养。
“截至2023年底,山西省认领认养文物建筑400余处,累计吸引社会资金5亿余元,推动了这个全社会呵护文物、守望文明的态势。”路易表示,山西特成立山西省文物保护基金,拓展文物保护经费的投入,特别是对低级别文物的保护,“打开多方资金渠道进行文物保护,既要保护还要挖掘价值还要有效利用,我们特别想把我们对文物的认知和专业的理解传导到捐赠人当中去。”
在公益慈善领域,文物保护是很小众的领域,所占据分量也不大,但公益慈善组织承担起项目发起者、资金管理者、项目管理者等多重职能角色任务,特别是基金会,还是重要的资金募集方和捐赠方。
“我们在文保项目设计上,把原来企业家理解为需要投入几百万才能参与的文保行动碎片化,比如资助一个工匠一年的学费,资助一个守护人日常巡护的装备……这样的项目设计,不仅仅让企业能够参与进来,更能够让社会公众一起参与进来。”李靖龙分享道。
抖音的员工志愿者则以自己的行动参与到文物保护中。“2023年为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的‘文物撑伞人守护计划’项目捐助了100多万,全部用在给基层的文物守护人员的物资配备上,已经覆盖到山西省的5,000多名文物守护者。”裴彦钦表示。
“我们就是要在全社会形成一股保护文物的风气。虽然修文物我们不是专业的,但我们愿意把这部分人保护起来、培养起来。国家的资金去修复国宝,社会的资金可更多地投入到市县以及未定级的文物保护中,形成文保组合拳。”李靖龙说。
人人都是“文保人”
“怎么能够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培养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建筑遗产的保护当中来,我觉得这是未来面临的一个比较大的问题。”路易表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物人才队伍建设取得较大成效,为推动文物事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但是,与丰富的文物资源、繁重的文物保护任务、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文物人才队伍的数量、结构与质量等方面的短板愈发凸显。2022年文博系统仅有从业人员18万余人,专业技术人员仅5.5万余人,与上亿件文物资源体量相比明显不匹配。
李靖龙认为,一定要激发新生代从内心热爱文物保护这份事业,“在村里面修文物往往一扎就是一年半载,很枯燥!我们怎样能够培养他的耐心?我觉得可以先引导年轻人成为一个文物的传播者,再变成一个文物的守护者,然后是文物的从业者。是一个阶梯式的进步。”
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乡村发展项目部部长李靖龙(左);抖音集团志愿者协会负责人裴彦钦(中);神玉文化集团品牌总监、神玉艺术馆品牌传播主任钟声悦(右)
神玉艺术馆和抖音借助自身优势,率先展开了文保意识的培养。“我们通过神玉神州行项目,带着馆藏的玉器艺术品在中国的各个城市行走,希望吸引更多的新生代力量关注、并且加入到文物保护事业中。” 钟声悦称,神玉艺术馆不仅为高校学生们提供近距离接触古代艺术珍品的机会,并与学院共同研发文物保护方面的课程,将实体艺术馆与高校课堂结合起来,通过教育的力量,进行文物保护事业的传播;并且联合高校设立奖项,通过竞技的方式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抖音充分发挥平台的技术优势, 去实现古籍被更多民众所认知,2023年通过抖音平台做文物科普性传播达1,210亿次的点击量。抖音的员工志愿者还走进北京中轴线申遗的什刹海街道与老居民互动,把社区居民个人的历史记忆变成可供传播和影响更多社会公众的内容。“居住在附近的村民他们本身对文物有很强的情感链接,我们通过平台的力量去支持那些离文物最近的人记录文物的故事。”裴彦钦称。
对于有幸生活在文物身边的居民,把文物保护好,发掘文物的故事,分享给周围居民和来访者,这本身也是一种传承,是一种社会责任感和荣誉感。